“有召必應”——兒科黨小組的答卷
來源: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
春節期間疫情突襲,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收治醫院,擔負著治療與防控的重任。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。在疫情狙擊戰面前,我院領導班子第一時間切實提高思想認識,嚴格落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重要指示,立即啟動應預急案。南陽市兒童醫學中心在尹清澄、楊軍兩位院長的帶領下逆流而上,一個一個年輕的黨員更是發出了“有召必應”的承諾。

尹清澄院長、楊軍院長,在疫情剛剛爆發便身先垂范,動員300余名醫務人員主動取消假期返崗投入疫情防控戰斗,在二院指揮部領導下,靠前指揮、科學防控、周密部署。立即從百名請戰人員中抽調業務骨干力量,整編為兩個梯隊,其中第一梯隊當天進入隔離、留觀病區,準時到崗到位。然后迅速成立了兒童獨立的發熱門診、兒童留觀病區,騰空兒童呼吸病區作為兒童過渡病區,各個部門都設置齊全,成立兒童新冠肺炎專家組,全院實行分級分崗防護機制,增設預檢分診,確保發熱患者、旅居疫情地區患者、普通患者分樓層分診室就診,兩位院長牢牢把握“主動權”。


孫婧主任及陶炳銅主任,疫情開始至今無休,以院為家。孫婧主任患腰椎間盤突出多年,“腰圍、乙哌立松、塞來昔布”是她堅守一線的保障,從周密部署預檢分診、完善并優化日常防護工作制度、工作流程、統籌人力調配、覆蓋培訓新冠肺炎診療方案、消毒隔離要求、防護服穿脫等等均親力親為,因為她常說“我不想她們當什么英雄,當什么新時代的南丁格爾,我只希望我的姑娘們零感染完成任務”。
李沫民主任,作為抗擊疫情雙職工家庭,放下兩個年幼的孩子,堅守崗位,疫情初期他凝聚科室力量,做好心理疏通,迅速騰空病房,配合醫院安排,無怨無悔。不但疫情期間保障了病區醫療安全,行纖支鏡氣管異物取出術十余例,還連軸轉兼顧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24小時線上會診。

劉艷艷醫師,2019年放棄了一線城市的優厚待遇,只為服務這個曾經養她教她的家鄉,2020年的春節,劉艷艷已期盼許久。這是她返鄉的第一個春節,本想趁著春節假期美美的過個團圓年,然而,疫情猶如戰情,刻不容緩。獲悉疫情后,她毅然放棄與家人團聚,在除夕前夜主動說服父母,立即請求調至兒童留觀病區,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。

任凌鶴護士,“引導好每一個就診患兒!”這是她掛著嘴邊的一句話。疫情面前,每天急診閃現著她穿梭的身影,“問清流行病學史、引導好每一個就診患兒,保證普通患兒就診期間零傳染”。一個90后的姑娘沒有盛裝,疫情始起,便開始了無休息的12小時超長白班,粗布淡妝的她卻是當下最美的人。

肖奧醫師,“新冠”戰爭剛剛開始,便主動向領導請戰,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兒童發熱門診的工作,透過霧氣朦朧的面罩認真接診好每一個發熱患兒。透過手機視頻與新婚妻子報平安,通過手機視頻與年邁父母問好。一句話人民需要、醫院需要他義無反顧的投入一線、毫無怨言。

王譽潔護士,“領導,如果有上前線指標,一定把我報上”,這是一個90后護士在疫情初向領導的請求,在醫院決定換第二梯隊留觀病房醫護人員時候,她仍要求繼續堅守陣地,一個請求,一個承諾更是一個精神的傳承。

王珂醫師,當知道替換一線第一梯隊人員時候,她不顧家人反對,安頓好兩個孩子,立即請求投身于留觀病房。她說“作為中醫人,舍我其誰!”

吳瑩醫師,生完二胎,因為工作需要,放棄近兩個月的產假立即到崗。小寶剛剛過完生日一周,疫情突襲,她再次放棄佳節立即到崗,當起兒童醫學中心的小雜役,沒有埋怨、沒有訴苦。

還有王秋權、范麗莉、薛菲菲、王一鳴、牛銀萍、劉建偉、王爽等等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擔著不同的任務,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:共產黨人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黨小組成員。當然這次疫情中,不僅黨員同志沖鋒在前,醫院其他醫護人員也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之中,一個個簡短有力的請戰書簽名,一枚枚熠熠生輝的指印,是決心,是奉獻,是無私,是大愛!而且在共產黨員們的帶頭引領下,郭淼、田珂、王鵬等同志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,遞交了入黨申請書。

總之,疫情面前,沒有豪言壯語,只有實際行動,這就是最樸實的醫務人員,這就是共產黨人。
